|
其次,《英雄志》在痛苦与苍凉中建立了自己观察人生的坐标,写尽了人生的无奈。杨肃观、秦仲海、卢云、伍定远,四个主角的理想与现实相互冲突,并产生剧烈碰撞。在互相牵制中,他们的武功、智谋和人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何为“是非”、何为“正道”,这是个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思索的难题,卢云面对的正是这个拷问灵魂的难题。在人格尊严被践踏的环境里,他艰难的完成了自我人格塑造。捕快伍定远所坚持的底线“人道”,使他在齐家灭门后的幸存者齐伯川被杀后,不屈不挠地追缉昆仑派。而秦仲海的终极反抗与毁灭之道与杨肃观视生命如草芥,视万事如尘埃的一成不变的“修罗之道”等等,均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意识。
第三,《英雄志》依托“土木之变”“夺门之变”构建叙事框架,使用的仍然是传统武侠小说的招数,但并未因此进入对历史的模式化解读。比如,在处理卢云的情感问题上,作者打破了以往武侠小说英雄美人死去活来,几乎互为修辞的常规。《英雄志》中的爱,残酷,却真。类似的细节并不少见。面对金、古武侠小说已经建立的强大审美趣味,《英雄志》敢于冲破固有的模式,先破后立,令人敬佩。或许有人会这样问,金、古作品里的英雄形象十分鲜明,《英雄志》里谁是英雄?是啊,似乎没有哪一个称得上是绝对的英雄。然而,这正是《英雄志》的过人之处,因为武侠精神只有遭遇现实,才会攀越人类精神的高度。《英雄志》中的英雄是踏在土地上的英雄,而不是飞在天上的英雄。
当然,《英雄志》也存在很严重的缺陷。这部作品格局宏大,但由于作者驾驭能力有限,几乎失去了对结构的把握,大规模的铺垫情节,难避拖沓之嫌,至少超出了读者的阅读需求。故事线路的跳跃性极大,加之篇幅超长,在不可能连续阅读的情况下,很容易丢头拉尾,造成阅读疲惫。同时,在语言和文字功力上,也露出了粗糙简陋的痕迹,特别是在叙事方式上,与金庸的精于设计相差甚远,与古龙的剑走偏锋无法抗衡。另外,这部小说基本上是按照传统写作方式进行创作的,具有现代意识,但网络特征并不鲜明。
据说,作者孙晓早年在台湾从政,曾经有过一番抱负,最后因为无法接受政治黑暗而退出政界,之后写了《英雄志》。这个传说未经确认,如果是真实的话,倒也能够说明一些问题。至少可以解释小说里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迥异于金庸、古龙武侠的无奈、妥协和悲情,以及对残酷事实的冷静描述。最后,我解释一句,这部小说,不在于讲英雄如何成其为英雄,而在于讲“英雄”所应具备的精神,讲“英雄之本色”对于人的重要性。英雄志,其中的“志”已经包含了这个意思。
按照十年盘点的标准,我对它打分如下:
1,文本价值。0.7分。人物性格鲜明,故事复杂,具有思想深度。
2,记录价值。0.4分。篇幅宏大,结构不够严谨,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叙事套路。
3,边际学术价值。0.8分。在艺术审美和人物塑造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4,娱乐价值。0.6分。趋向于严肃作品,品位较高,对读者群略有限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