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少侠
UID318
精华0
金币6
贡献0
银币394
在线时间39 小时
注册时间2014-12-16
|
所谓亦正亦邪的武侠人物,就是指那种既有“光明磊落”的一面,也有“黑暗卑劣”的一面,在“做好事”的同时也“干坏事”的武侠人物。
那么这类货色究竟应该如何定性?是只看他们做过的好事将其定性为“正派人物”?还是死咬住他们做过的坏事将其定性为“邪派人物”?或者把他们夹在正邪两派的中间将其定性为“中间派人物”?
笔者以为:这类货色应该将其定性为“邪派人物”。理由很简单,因为亦正亦邪的人在做坏事的时候并不是无意做坏事,而是成心做坏事。像这种明知是坏事,却还要去做,骨子里完全没有是非黑白观念,那么即使他们做再多的好事也不能原谅。正如一个人,不能因为他救了十个人的性命,就原谅他成心加害一个人的性命,不是吗?
千言万语一句话:一个人,纵使他做了一百件救民于水火的好事,也不能成为干一件伤天害理的坏事的理由。
为什么有人会把全世界绝大多数人定性为(亦正亦邪)的人?这个逻辑是(以什么为根据)来定性的?按照这个逻辑,难不成全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是骨子里没有是非黑白观念?都是既做好事也干坏事的货色?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事实上,好人之所以叫好人,就是因为他们只做好事不干坏事;坏人之所以叫坏人,就是因为他们只干坏事不做好事。那么夹在两者之间既不做好事也不干坏事的人能算好人吗?显然不能,因为他们没有做好事。那么该算坏人吗?当然也不能,因为他们并没有干坏事。
值得一提的是:做好事是一种高修养和高境界,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同样,做坏事是底线的缺失和道德水准的低下,并非人人都会沦落与此。
所以说:以全世界这个大环境为背景,做好事的好人和干坏事的坏人其实都是少数人,而绝大多数人虽有是非黑白观念,却达不到做好事的高修养和高境界,也不甘沦落为干坏事的货色。
由此可见,全世界绝大多数人既不能算好人,也不能算坏人。将全世界绝大多数人定性为(亦正亦邪)的人是不对的。
在(武侠剧)或(武侠小说)里的那种遇到恶人直接用武力私自将其处死的侠客,往往只能存在于民不聊生的乱世中。因为乱世中的律法不能公正保障民众的基本权益,反而为各种各样令人发指的丑恶行径开了庇护之门,这就使得律法很多时候形同虚设,在民众的心中根本没有权威。那么这个时候,遇到恶人直接用武力私自将其处死的侠客便想当然地被民众尊为替天行道的正义之举。
相反,在一个社会稳定,有律法公正保障的朝代是绝不会允许这种凌驾于律法之上私自处死恶人的行为,否则,那还要律法干什么?事实上,江湖正派人士在打击恶人的时候绝不会触犯朝廷的律法,换句话说:他们是在遵守朝廷律法的框架内行侠仗义。至于无视朝廷律法的那种犯上作乱的行为,那显然是邪派的作风,绝不是正派所为。
在险恶的江湖做一名真正的侠士,仅靠一身武功和疾恶如仇的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江湖是复杂的,水很深,无论好人还是坏人,不会简单地写在脸上让你很容易就可以辨认出来。毕竟,好人不见得就一定是一表人才谈吐文雅,坏人不见得就一定是相貌丑陋谈吐粗俗。有很多人虽然相貌丑陋谈吐粗俗,但内心却宅心仁厚有血性有正义感。相反,也有不少人虽然长得一表人才谈吐文雅,但内心却是披着人皮阴险歹毒的**。由此可见,闯荡险恶的江湖,如何准确地辨别好坏,分清善恶?这还真是一门值得花大力气下大功夫细心钻研的学问。
然而遗憾的是,有很多人仗着自己有一身武功和疾恶如仇的心理就盲目地仗剑走天涯,他们还没有建立好牢固的是非黑白观念,还不具备明察秋毫的是非判别能力,仅凭一腔热血就“想当然”地去做在他们看来认为是正确的事情,这是非常危险的。很多时候,在他们看来是“对”的事情,也许其结果恰恰相反是“错”的,很多时候在他们的眼里令他们引以为荣的“行侠仗义”和“伸张正义”也许其结果恰恰相反成了“为非作歹”和“伤天害理”,甚至有可能是“滥杀无辜”……
所以,闯荡险恶的江湖,除了要有一身武功和疾恶如仇的一腔热血以外,还必须在脑海中牢牢地扎根是非黑白观念,必须熟练地具备明察秋毫的是非判别能力,要做到重证据,讲证据,不偏听偏信,不胡乱猜疑等必备的素养,这才是做一名真正的侠士应有的风范。
|
|